张康阳个人简介/足彩里面的滚球是什么意思/06年世界杯梅西/(混合过关)竞彩网计算器足球旧版

咨詢熱線

0533-7011788

業內資訊

咨詢熱線

0533-7011788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內資訊

土壤修復“務農”資金鏈待形成

近年來,農村環境治理備受重視,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強烈呼吁,將我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重心向農村轉移。

環保部、國土資源部都已描繪了誘人的市場蛋糕。僅就耕地修復而言,國土資源部于2013年底稱,全國有5000萬畝耕地中重度污染,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億元,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綜合治理。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則不易。資金鏈不成熟是限制農村污染商業化治理的關鍵因素。

中國環境修復網執行主編高勝達稱,面對前景廣闊的耕地修復行業,國內還僅處在研究階段,研究中的修復方法有植物修復和重金屬鈍化,而土壤修復企業基本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在高勝達看來,農地修復目前很難形成產業鏈。因為全國耕地修復需投入10萬億元以上。如果沒有社會力量的參與,只靠政府投入,是不現實的。而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機制還沒有見到雛形。“誰污染誰治理”尚未建立,“誰投資誰受益”顯然在耕地修復上難以推行,一畝耕地一年的經濟收入通常不會超過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