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山川路以西、融園以北地塊
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山川路以西、融園以北地塊位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地塊總面積33333m2(約合49.99畝)。本地塊原為林地,規劃為社會福利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由青島珠山秀谷頤養管理有限公司開發,現狀地塊內尚未動工,現場僅建有圍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規定,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山川路以西、融園以北地塊原為林地,現變更為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須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因此,青島市黃島區自然資源局組織對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山川路以西、融園以北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項目組接委托后,我單位立即成立項目組,制定調查工作方案開展調查工作,主要通過資料收集分析、現場踏勘、人員訪談等方式開展調查工作。
項目組成員于2020年8月26日-8月28日、9月12日進行現場踏勘,對地塊的整體現狀進行了實地踏勘并記錄;同時對青島市黃島區自然資源局、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西海岸新區分局、濱海街道辦事處、濱海國土資源所、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管理委員會、地塊所屬村委會、地塊現使用權人和周邊居民等進行了人員訪談,了解該地塊的現狀以及地塊歷史使用狀況等;2020年8月29日至8月31日,在前期資料收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的基礎上對地塊內的污染源和地塊外可能存在的污染源進行識別。
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主要如下:
1、地塊污染物識別
(1)特征污染物
經調查,調查地塊歷史為林地,不涉及工業生產活動,地塊內經調查未發現外來棄土、固廢、危險廢物等,地塊內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痕跡。
地塊內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特征污染物。
(2)污染物遷移途徑
根據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地塊及相鄰地塊內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特征污染物,不會對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2、受體分析
根據區域規劃,該場地未來土地用途為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因此其未來規劃使用條件下污染物的主要受體包括老人、兒童和成人。
4、不確定性分析
本報告根據實際踏勘、人員訪談、資料收集分析結果,以科學理論為依據,通過對目前所掌握的調查資料的判別和分析,并結合地塊條件、歷史資料等多因素、地塊調查工作的開展,不確定性分析如下:
本次調查結合現場踏勘、人員訪談及資料收集分析結果,以科學理論為依據,對目前所掌握的調查資料進行判別和分析。同時通過分析地塊條件、歷史資料等多因素,綜合分析調查地塊內部及周邊、過去及現在可能存在的污染情況,不確定性較小。
5、總體結論
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1-2019)相關要求,若第一階段調查確認地塊內及周圍區域當前和歷史上均無可能的污染源,則認為地塊的環境狀況可以接受,調查結束;若第一階段場地環境調查表明場地內或周圍區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以及由于資料缺失等原因造成無法排除場地內外存在污染源時,作為潛在污染場地進行第二階段場地環境調查,確定污染物種類、濃度(程度)和空間分布。
調查總體結論:經第一階段調查后,項目組認為本調查地塊及周邊地塊當前和歷史情況均無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無需進入第二階段采樣調查,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即可結束。
6、建議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且部分地塊在本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之后至土地再開發利用前仍有一定的閑置時間,存在外來污染的可能。因此,建議土地使用權人加強地塊監管保護,嚴控地塊外固廢、棄土等進入地塊造成土壤污染。在后續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各責任單位要注意土壤污染防控,不能使用受污染的土壤進行回填,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如發現土壤存在污染痕跡、異味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地塊受污染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