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館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示
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館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示
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館地塊位于東營市墾利區,山東黃河三角洲國際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具體位置為草場專用路-墾東渡口與順河路-墾東32交叉口以東200米(地塊中心坐標E119.148401,N37.744823),地塊總占地面積9073平方米(合13.61畝),土地使用權人為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該地塊自2010年前為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未利用地,2010年前后建設為自然保護區鳥類救護科普中心停車場,2020年5月20日為建設生態文明館,將停車場硬化地面進行了破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九條 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查清地塊土壤環境狀況,減少土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為地塊后續的使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2020年5月,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委托山東典圖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針對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館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該地塊2010年之前為自然保護區實驗區,一直處于被保護的自然狀態;2010年,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建設鳥類救護科普中心及配套停車場;2020年5月為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館,將停車場部分硬化地面進行了破除。該地塊不涉及任何工業生產活動,地塊內經調查未發現外來棄土、固廢、危險廢物等,地塊內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痕跡,地塊位于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地塊周邊1千米范圍內也無其他工業企業及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疑似污染源,綜上該地塊內無污染源,也不涉及特征污染物。
經第一階段調查該地塊及周邊地塊現狀及歷史上均無疑似污染源存在,也未發生過環境污染事件,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1-2019)相關要求,若第一階段調查確認地塊內及周圍區域當前和歷史上均無可能的污染源,則認為地塊的環境狀況可以接受,調查結束,無需進入第二階段采樣調查,用地滿足當前規劃要求。